1964年的王近山任职通知
万里之子万伯翱大哥当年也在黄泛区农场劳动锻炼,他曾发表了许多在农场做知青期间,与爸爸亲如父子的温馨而生动的故事,我们才得以了解爸爸那五年真实的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情况。还有当年农场里的宣传部长翟国胜,也记述了很多爸爸在农场期间的真实事迹,并写出了《身陷逆境 坦然面对——滚烫的军人情结和‘亮剑’精神》《永远的一代战将》等文章。对于他们记录下的这些关于爸爸的珍贵历史资料,我们深表感激。
爸爸王近山(左)与万伯翱大哥在黄泛区农场合影
爸爸王近山(后排右一)、万伯翱大哥(左一)与黄泛区农场职工合影
百里沼泽变良田,幸福生活在人间。此次走进黄泛区农场,我目睹了农场在党的领导和当地人民几十年的共同努力下,所产生的巨大变化。如今,农场场部进行了全面改建,过去的荒凉困苦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了不忘初心、感恩老前辈,农场把当年下放到此的原广东省委书记、河南省省长文敏生曾在这里种下的一排排水杉树挂上了标牌,供游人观赏。还特意把爸爸当年住过的两间小房修整出来,挂上了“将军旧居”“王近山旧居”的牌子。简陋的房间里有一张办公桌,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家具了。当年爸爸离开后,他的住房荒置了很多年,与万伯翱大哥一起务农、和爸爸一起工作过的一位老马大哥把桌子收藏了起来,直到旧居恢复之后,才把它搬回小屋里。
王近山将军旧居(外景)
王近山将军旧居
旧居内的展览
爸爸使用过的办公桌
文敏生同志当年种的水杉树
爸爸在黄泛区农场期间,我们家里的孩子只有大哥去看过他。因为爸爸身体不好,那里条件艰苦,又缺医少药,大哥是专程去给爸爸送药的。但大哥从来都没有跟我们提起过,直到去年跟他聊天时,我把农场给“将军旧居”修缮后发来的照片给他看时,他沉思了许久,苦笑着调侃道:“现在的房子跟当年爸爸住的房子比起来,应该算是‘豪宅’啦!”我能听懂他的语气中含带着多少的心酸和伤感啊!
王媛媛在王近山旧居前留影
后来,我们理解了爸爸的无怨无悔,那是因为,在这片热土上,曾留下过他和他的战友们艰苦卓绝的革命经历和难以磨灭的战斗痕迹。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就是刘邓大军带领着他的六纵部队挥戈奋战、逐鹿中原、奇袭兰封、血战汝河的主战场。他没有忘记他的军旅生涯,虽然身在农场,但他一直在学习和研究如何打好现代化战争,随时准备着重返前线……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
本文系作者授权《祖国》杂志社祖国网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本文系作者授权《祖国》杂志社祖国网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